夏日里的雷雨從來都是襁褓里的嬰兒,說翻臉就會翻臉,扶南駐扎著大批將士的營帳之外,這一帶如今多了好些人來人往的販夫走卒。
這些人都是扶南當地的老百姓,因為將士在此駐軍,他們就支了個帳篷在這兒賣些小東西。
如今大魏同契丹兩軍交戰正是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,大魏手下的兵馬對陣著氣勢洶洶而來的大魏十萬將士,形勢并不大好。
扶南王將自己手下的兵馬駐扎在這兩國邊境之地,也不是為著非要做些個什么,而是防患于未然,真要是萬一有個什么,可造作應對。
其實,扶南王心里比誰都要清楚,若是連契丹那些個身強馬壯的兵馬都擋不住大魏十萬鐵騎,那他扶南手中的那些人馬,真到了大魏跟前也算不得什么。
這些日子,契丹王頻繁給扶南王送來聯盟信箋,信中自是希望扶南能夠在這一刻戰事之中出征相幫。
最大的理由就是四個字,唇亡齒寒……
若契丹有事,那扶南沒了契丹的保護,大魏直接來踏平扶南不過是一夕之間的事情……
扶南王雖每每都有收信,卻從沒有給過契丹王絲毫回應,不為別的,只因為這一次的出征本就是契丹自己找來的。
也并非是大魏非要與他們那鬧什么,從一開始就是契丹先挑釁了大魏,甚至聯合大魏宮中貴人做下了謀反這件事。
這樣的事情若大魏的王不動怒不出兵,那才里頭有蹊蹺,像是有什么問題才是。
也正因為起因不同,故而如今的扶南王才不過是在邊境處調動了兵力來駐扎,并沒有打算出兵。
而扶南王自己也已經從王城之中走出,親自坐鎮在了大帳內,不為別的,只因為大魏在契丹王連續派人來求聯盟的時候,親自派了使者來說項……
唐遠清,身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的他對扶南契丹語皆是精通,正因為他的精通,這一次由皇帝指派來到扶南,作為欽差也是使者,同扶南王談論交易。
交易的內容很簡單,只要扶南不出兵幫襯契丹,那么契丹將來會是扶南的屬國,往后扶南與大魏交好,皆三代兄弟之盟。
在大魏皇帝看來,契丹的民風同大魏有著天壤之別,身處的地理環境以及百姓的生活方式也十分的不同。
況且若是大魏真的將契丹滅族,那往后的契丹會恨大魏入骨,與其勞心勞力的去養著那些恨自己的人,倒不如把這些人直接給扶南。
也權當是一份心意……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