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說這風花雪月、煙花酒地之繁盛,秦淮河畔若是說排第二,怕是沒有另外一個地方敢自稱第一。
不過,相較于秦淮河畔的煙花柳巷,這長安城的環采閣少了幾分放蕩,多了幾分內斂,和普通的煙花之地不同,環采閣的姑娘大多是賣藝不賣身的清倌人。
也正因如此,環采閣少了幾分庸俗,多了幾分雅致,所以連孫思邈這樣的修道之人,偶爾也會來這環采閣打發一下時間,畢竟古時的娛樂項目實在太少。
在唐朝,城市實行坊市制度,人們居住的坊和作為市場的市是分開的,所以即便距離不是很遠,出坊入市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。
而當太陽快下山的時候,暮鼓就敲響了,暮鼓一響人們就必須像圈養的牛羊一樣回到自己的圈舍,街上只剩下巡邏的坊丁,如果違反宵禁隨意走動那是要治罪的。
環采閣位于長安城東,離著袁天罡三人的住處倒也不是很遠,此刻正值晌午,長安城的街道兩旁三三兩兩的可以看到一些攤位。
出了坊,進了市,這些攤位賣的東西很雜,有從城外運來的青菜,有自家縫制的布鞋,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湯面糊糊,也有一些精致的小糕點……
不過,這樣的長安城終究和李淳風想象中那“車如流水馬如龍”的情形相差較大。
三人一路前行,大約走了三刻鐘,左拐右拐穿過了幾個街道,一條比之前熱鬧許多的小巷子出現在三人面前。
“面糊糊,好吃又不貴的面糊糊嘍……”
“炊餅,好吃的炊餅?!?br/>
……
叫賣之聲此起彼伏,街道兩邊攤位很多,而更吸人眼球的,是那掛在門前的那些旌旗。
有的旌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“賭”字,有的上面寫著大大的“當”字,有的寫著“米”字……
這些旌旗,將各個店鋪的營生非常清楚的表達出來。
賭場,當鋪,米店……這些店鋪的樣子,和李淳風在電視上所見相差不大。
又走幾步,只見一處格外惹眼的紅色紅樓出現在三人面前,紅樓之上掛著一個紅色的牌匾,上書環采閣三個大字,看來他們已經到了今天的目的地。
環采閣相較于周圍其他商鋪,更顯熱鬧,站在門口,便可以聽到環采閣內傳來的陣陣笙歌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